1941年的《苏日中立条约》,本身就是对1937年《中苏互不侵犯条约》的践踏。在后者的条款中明确约定:“倘两缔约国之一方受一个或数个第三国侵略时,彼缔约国约定在冲突全部期间内对于该第三国不得直接或间接给予任何协助,并不得为任何行动,或签订任何协定,致该侵略国得用以施行不利于受侵略之缔约国。”
结果还差一年多到期时,苏联就和日本签订了中立条约,约定:“苏联誓言尊重满洲国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日本誓言尊重蒙古人民共和国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
苏日中立条约签订现场
你看,苏联承认伪满,不就是违反了和中国条约中“不得为任何行动,或签订任何协定,致该侵略国得用以施行不利于受侵略之缔约国”这一条么?那么几年后为了苏联自己的利益,又撕毁中立条约有什么稀奇呢?
斯大林与日本外相松冈洋右合影
中立条约的双方,本来就是各怀鬼胎。日本通过张鼓峰、诺门坎两次边境冲突吃了大苦头,已经暂时不打算进攻苏联,准备南下夺取东南亚;苏联则是为了在自己与德国的未来战争中无后顾之忧;中立条约对双方来说都是权宜之计,谁撕毁都不奇怪。如果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击败了美国,或者德国在苏德战争中击败了苏联,那时候撕毁中立条约的就会是日本了。
1945年,苏联政府在欧洲东线战场胜局已定,于是在雅尔塔协定中向美英提出战后分赃协议。当时,罗斯福提出,苏联应兑现在德黑兰的承诺,结束对德战争后在远东投入对日作战。对此,斯大林表示很为难,中立条约尚未到期,“无法向苏联人民解释为何对日作战,除非这关系到苏联的利益”。
大家都是玩政治的,罗斯福心领神会,对斯大林列出的一系列“对苏联人民的解释”,包括外蒙现状、租借旅顺港,大连辟为自由港,共营中东铁路、“收复”南库页岛和整个千岛群岛,苏联对日作战的“条件”都得到满足,罗斯福减少美军伤亡的目的也达到了。
按照中立条约的约定,是否续签应在条约届满12个月前告知对方。于是,苏方在4月5日通知日方不再延长条约。但日本人认为仍有一年有效期,至少在年内“远东无战事”,反而寄希望于斯大林充当调停人与美英进行谈判。为此,日本提出以南库页岛作为“报酬”,斯大林表示有兴趣并欣然应允,实际上加紧向远东运兵。
7月29日,苏联已经完成了远东作战准备,于是向美英建议:要求美国和英国出面发表一封邀请苏联对日作战的正式信函。这时罗斯福已经去世,新总统杜鲁门当即表示拒绝。斯大林深感诧异,难道美国人不怕多死人了?
1945年8月6日,美国人在广岛扔下了第一颗原子弹,斯大林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美国人觉得有了原子弹已经不需要苏联出兵了,这可不行!为了抢夺胜利果实,8日,莫斯科时间下午5时,苏联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召见日本驻苏大使佐藤尚武,当面宣布废除《苏日中立条约》,从8月9日零时起与日本处于战争状态。佐藤看了看表,东京此时已近午夜了,原来用“时差宣战”并非日本人的专利,苏联人也会玩,也许就是向日本人学的。
原创文章,作者:李小白,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ssaaa.cn/article/10905.html